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

《究竟一乘寶性論》- 慈融法師教授







《究竟一乘寶性論》

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品第五

問曰 : 云何得知一切眾生有如來藏?答曰 : 偈言:

一切眾生界,不離諸佛智,以彼淨無垢,性體不二故。

依一切諸佛,平等法性身,知一切眾生,皆有如來藏。




     




徐三立:《究竟一乘寶性論》隨堂筆記

成立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」這一命題的理由,就是認為一切眾生皆有法界。法界的「法」,本來指的一般事物,此處則重點指一切功德的法,拿最高標準來講是指佛的功德。「界」就是因,在印度人的用法上,「界」字不僅指範圍、界限,而且有「因」(素)的意思。因此,所謂一切眾生皆有法界,因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,即無異是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。

如來藏(即佛性)說,是大乘佛教的不共法,在如來藏說的開展中,與《阿含經》說的「心清淨,為客塵所染」相結合,而如來藏的原始說,是真我。眾生身心相續中的如來藏我,是「法身遍在」、「涅槃常住」的信仰,通過法法平等,法法涉入的初期大乘經說而引發岀來;在初期大乘的開展中,從多方面露出這一思想的端倪。

釋尊為人類說法,從眾生的蘊界處中,觀一切為緣所生法,無常故苦,苦故無我無我所;依空無我得解脫,顯出了不共世間,超越世間的佛法。從部派到初期大乘佛教,說明上有無邊的方便不同,而依空無我得解脫,還是被公認的。現在說,一切眾生的蘊界處中,有常住、清淨的如來藏我,這是極不平常的教說!印度佛教有著悠久的傳統,沒有忘卻釋尊教法的大乘者,對於如來藏我,起來給以合理的解說︰如來藏是約真如空性說的,或約緣起空說的。這樣,如來藏出纏佛,可以名為「大我」,而眾生位上的如來藏,被解說為「無我如來之藏」了。一切眾生有(與如來藏同義)佛性,被解說為「當有」了。這是印度大乘佛教的如來藏說(不過,眾生的如來藏我,祕密大乘佛教中,發展為「本初佛」,與印度的梵我一如,可說達到了一致的地步)。

《寶性論》所依的經論如下:
1《陀羅尼自在王經》:七金剛句。
2《大集經》的《寶女品》:六十四種佛功德。
3《如來藏經》:如來藏的九喻。
4《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》:佛業九喻。
5《大乘莊嚴經論》:佛菩提八義。
6《不增不減經》:如來藏的「無差別」義。
7《勝鬘夫人經》:空如來藏和不空如來藏。

除了以上的經論,《寶性論》的主要依據還包括:《大般涅槃經》,《華嚴經:如來出現品》,《大集經》中的「寶髻品」、「海慧菩薩品」,《無盡意菩薩經》,《大乘阿毗達磨論》等。《法華經》雖沒有直接的引文岀現,可是它的一乘思想也是《寶性論》的如來藏依據,般若系統的經典中,被引用的有《金剛經》和《八千頌般若經》。另外的經典尚有《六根聚經》、《佛華嚴入如來智德不思議境界經》等等。

《大乘阿毗達磨論》和《大乘莊嚴經論》是《寶性論》引用的二部論。值得注意的是此二論皆是屬於瑜伽學派的論典,《寶性論》中的三身、二障「煩惱障、所知障」、有垢真如、無垢真如等觀念,與瑜伽學是可以相通的。然而《寶性論》並沒有引用它們的主要教義,如「阿賴耶識、三自性、八識、三無性、四智」等。《寶性論》是高唱「一性皆成」的論典,當然更不會引用瑜伽學系「五性各別」的種子說了。上舉的經論是《寶性論》思想的來源,其中最重要,且是引用最多的有《如來藏經》、《不增不減經》和《勝鬘經》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