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

《淨土學》 - 如遠法師教授





世出世間,隨願所成



釋道界:一念善為淨土

在這娑婆世界裡,相信每一位有情眾生的內心裡都具有一塊淨土。可是這內心的淨土往往卻被無明煩惱覆蓋著,難以顯發出來。佛法中有說:「一念善為淨土,一念惡為地獄。」所謂「心淨國土淨」,是指凡愚之人內心不淨,則以此土為不淨。從如來知見看,主張此穢土即清淨莊嚴之淨土。這是以大乘實相論之立場來說明,大乘之人不僅饒益有情界正報清淨,還要剎土依報清淨。而於此中所說的淨土,是菩薩自淨其心,又教化他人淨其心,依此意則得說為淨化。就如《維摩詰經》卷上之《佛國品》所載:
佛先對長者子寶積等說:「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……直心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不謟眾生來生其國。深心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,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等……。菩薩若欲得淨土,當淨其心,隨其心淨,則國土淨。」





釋道啟:日常生活中,遇緣對境,如何修持悲願行?

首先放下自我意識,傾聽別人建議,無論好壞,伏住自己的貪嗔癡;若有是非,靜下來,好好想一想,一定是自己有錯,沒有觀照到,所謂[一個銅板,不會響],觀照緣起,平時修四無量心、四諦,不要讓自己在漩渦中,鑽牛角尖,趕快出離三界。

猶記得老師在11月份上的課---攝受大願無邊淨土(日常生活的發願)中,<<華嚴經>> <淨行品第十一>智首菩薩向文殊菩薩發問,菩薩行者如何清境三業,具足菩薩的功德,為一切眾生所依怙,看到菩薩如是因如是果的發願,皆為眾生,只是想把自己做好,度眾生,想想自己,真是慚愧又感動,真希望此生能往生淨土,去向諸佛菩薩謝謝,並且特地向文殊菩薩、智首菩薩、實叉難陀沙門說謝謝,因為有此經典,讓我心生歡喜,一心響往求生極樂世界淨土,另外,但我也調皮,想去極樂世界,去跟每一位佛菩薩護法說謝謝,並看看祂們的表情。

內証智所行


呂文峰:慧遠大師之生平及其淨土思想

慧遠大師之生平

中國淨土宗初祖,慧遠大師 (公元334~416,享年82) 是東晉雁門樓煩(今山西崞縣)人。出身於儒學世家,對於老子、莊子的學說尤為精通。21歲時,拜道安大師為師,出家為僧。由於慧遠大師出家前有深厚的儒學、老莊玄學的基礎,出家後很快就掌握了艱深的佛理。以佛學為主、融會儒學、玄學的思想,形成自己獨特的學術風格。出家後三年,已經能夠獨立升座講經。慧遠大師追隨道安大師在恆山等地講經傳道,共經二十四年。晉孝武帝三年(公元378) ,苻丕攻陷襄陽拘禁道安大師,徒弟們分派到各地去廣泛傳播佛教。

告別老師道安大師之後,慧遠大師先到荊州再改居廬山的「東林寺」。從此以後,慧遠大師一直居於廬山三十多年,足不出廬山虎溪。傳說慧遠大師送客倘若超過虎溪,山中老虎往往發出吼叫聲。一回,陶淵明與陸靜修來訪,離去時因相談契心,不覺超過虎溪,直至吼聲傳來,三人相視,不禁大笑,「虎溪三笑」的逸事因而流傳後世。

駐在東林寺期間,慧遠大師不負師命,率眾行道晨昏不絕。許多人拋棄世俗的虛榮,甘願追隨慧遠。安帝興元年 (公元402),慧遠大師在廬山之北的「般若雲台精舍」,於阿彌陀佛像前依佛陀所開示的念佛法,與一百二十三人共同結社,立誓往生西方。因寺前植有白蓮,又願求往生蓮邦,故取名「蓮社」。此為中國結社念佛之始,開創我國淨土宗法門。

慧遠大師之淨土思想

慧遠大師的念佛法門,係屬觀想念佛與觀像念佛並重,以《般舟三昧經》為宗。口唱佛名,心觀佛像佛德,以求想寂思專,心智凝一,得入念佛三昧的境界。此種念佛法式注重觀念,正與禪觀同趣。慧遠大師藉由禪、淨、律三者的修持,形成圓融無礙、莊嚴宏遠的風格,而此亦正是廬山學風的最大特色。

《般舟三昧經》是佛陀一時在羅閱祇加鄰竹園所說的。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,是最早譯至中國的淨土經典。龍樹菩薩在《大智度論》、《十住毗婆沙論》中曾經多次引用此經的內容,說明此經是早期的大乘佛教經典。此經介紹通過憶念十方佛的代表,阿彌陀佛,可以見到無量佛。並且與般若學結合,在修行到親見十方佛之後,內觀證悟空性。後世的淨土宗就是從大師的淨土信仰和修行方法演變發展成的。

在修行方面,慧遠自我要求極嚴。致使許多操守謹嚴的僧人慕名遠道前來依附,使廬山名僧濟濟,形成了以慧遠大師為中心的廬山僧團。此僧團與北方鳩摩羅什三藏法師 (公元344~413) 領導的僧團遙相呼應,使廬山與長安一樣成為佛教重鎮。此外慧遠大師也從事於著述、組織譯經、收徒授業、官方調和政教關係。為佛教的發展孜孜不倦地努力,成為當代南方佛教的傑出領袖。

慧遠大師從來不因深居廬山而棄塵世於不顧,也未因弘法及譯經事業而荒廢修行,終生以念佛為務,持律嚴謹。義熙十二年 (公元416) 慧遠患疾病況嚴重,徒眾為他準備藥用的豉酒,但大師以持戒為重堅持不用。大眾跪在床前苦勸,大師虛弱地要求徒眾翻查律典,以確定是否可飲用。然查閱未畢大師已溘然辭世。大師視戒律重於生命的精神,照耀後世的僧團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